突發教育部發布出國留學預警!國際生如何應對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通過有關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有關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出國留學政策
事件背景
美國俄亥俄州近期通過了《參議院第1號法案》(Senate Bill 1),該法案對該州的高等教育體系進行了重大改革。其中,涉及中國的條款包括:
禁止接受來自中國的捐贈:法案明確禁止俄亥俄州的公立大學接受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或其任何附屬機構的禮物、捐贈或貢獻。
終止與中國機構的合作:法案要求高校不得與中國的機構建立或維持學術或財政合作關系,包括研究資助和留學項目等。
這些條款的支持者認為,此舉旨在保護國家安全和學術獨立性。然而,批評者擔憂,這可能限制學術交流,影響高校的多樣性和國際合作。
該預警只是提醒留學生做好風險防控,但事實上對留學生個體目前看并沒有直接影響,尤其是本科生,研究生申請可以考慮避開該州。
突發教育部發布出國留學預警!國際生如何應對
此前,特朗普正式簽署行政令關閉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立即啟動關閉程序,將教育管理權下放各州。
早在第一任期,特朗普就曾提議關閉教育部,只是沒成行,今年他一再重申「教育部是聯邦政府越權的標志」,并稱其為「一個巨大的騙局」,主張將教育權還給各州:美國教育部建立40多年的時間里,花費了超過3萬億美元,但教育質量排名卻墊底。70%的八年級學生閱讀和數學都不熟練,而40%的四年級學生甚至缺乏基本的閱讀技能。聯邦對教育的控制辜負了學生、家長和教師。(Source:LA Times)
特朗普這一系列騷操作引發了留學生家庭們的擔憂:美國還值不值得去留學?未來幾年對于留學生可能有哪些影響呢?
事件始末-教育版圖面臨割裂
早在2024年競選期間,特朗普就多次炮轟教育部是"聯邦干預的毒瘤"。
這次行動直接兌現"抽干華盛頓沼澤"的承諾,也是其縮小政府規模的標志性舉措。
特朗普團隊認為現有教育體系過度"政治正確",主張回歸傳統價值觀。
根據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教育權將徹底回歸各州。這意味著加州可能推行進步教育,而得州或將強化"美國例外論",教育版圖面臨割裂。
中國留學生影響——喜憂參半
-獎學金縮水:聯邦獎學金項目可能被砍,私立名校和資金雄厚的公立學校成優選
-OPT變數:實習許可審批或延長,STEM專業需提前規劃
-學歷認證:各州標準不一,建議優先選擇AAU認證院校
當然這也不是特朗普上任后第一次在教育上面整改了...
早在年初,特朗普政府認為,NIH降低間接費用可以將更多資金直接用于科研活動。因此,政府下令將“間接費”上限設定為15%,并特別指出哈佛、耶魯、JHU這三所高校的間接費用比例過高,超過60%,甚至接近70%。
然而相反的是,在財政危機的背景下,美國名校紛紛將目光投向國際學生,計劃通過擴招本科和非研究型碩士項目中的全額付費學生來緩解經濟壓力。
美國大學需要中國學生??!
以耶魯大學為例,以往每屆在國內的招生人數大致在15人左右。而在今年的早申階段,耶魯已經向中國大陸學生發放了9個錄取offer,相比去年早申階段的6人,增長了3人,增幅顯著。
同時,芝加哥大學也傳出了可能擴招國際生和轉學生的消息。據悉,學校正在積極篩選申請檔案,計劃每年額外招收200名能夠支付全額學費的國際學生和轉學生。
這一決策是基于對國際學生和轉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積極評估,相較于美國本土學生,他們的經濟條件通常更為優越,能為大學帶來可觀的學費收入。
所以準備赴美留學的同學們也不必過于擔心,事物皆有兩面,機會與挑戰并存。
國際生如何應對
-緊盯各州新政(推薦跟蹤德州/加州/紐約教育官網)
-儲備Plan B:考慮多國聯申,英國G5、加拿大U15、澳洲八大
-經濟預案:公立校學費可能上漲14%,建議準備應急資金
-關注替代項目:NSF科研基金、私校助學金申請窗口等
目前來看,短期內美國對華留學政策的變動可能不會像其他政策領域那樣頻繁和劇烈。特朗普本質是一個精致利己的商人,為了利益推翻自己之前的政治舉措,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未來的走向將會如何,我們靜觀其變。
時刻關注最新動態,全面了解多方位信息。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篩選出最合適的選擇。同時做好plan B,這樣不管局勢如何變化,都有退路。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