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美國名校排名的人通常對THE和QS排名非常熟悉,但是近期一項關于名校畢業生就業的排名在業內獲得了廣泛關注,從其中數據可看出美國名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為全球最優,但是亞洲兩所大學的躍進也不容小覷。下面來看具體報道: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旗下的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獨家發布了2012年全球畢業生就業能力大學排名榜(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12),隨后一周內紐約時報就此發表了多篇報道,引起了業內很多關注,尤其是亞洲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留學專家表示,這項排名已存在多年,為何今年會引起國內外大學尤其是亞洲范圍內的高度關注呢,除了其中關于美國名校畢業生就業的客觀評價外,主要是因為今年中國的北京大學(11名)和日本的東京理工大學(14名)一躍進入了前20名!10月25日紐約時報就以一篇“Asian Schools Jump in Rank”吸引了很多亞洲讀者。
首先,有必要先對排名機構做個簡單的介紹。大家對非常知名的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 和OS Ranking都非常熟悉,他們長久以來被美國大學占領著主導位置,而歐洲國家的大學卻占少數席位,比如2012-2013年度THE排名,歐洲的學校在前25名里只有5個,其中4個在英國。即使我國的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每年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也被美國大學占去了半壁江山。其實為世界大學和商學院排名的機構多如牛毛,而單純以畢業生就業狀況和雇主滿意度作為核心因素來為大學排名的機構卻幾乎沒有。
全球名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大學排名榜的發布事實上是由法國巴黎一家叫“Emerging”的人力資源咨詢公司和德國一家叫“Tendence”的研究所合力完成。兩家結構的調研對象是世界上20個國家,250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公司,2200名高管,通過其錄用員工的團隊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創新力,領導潛質,績效等元素讓他們挑選出心目中可以培養出最具有就業競爭力畢業生的大學,之后按得分排列出前150個大學。
仔細看過這個由歐洲國家組織的排名機構發布的全球畢業生就業能力大學排名榜全部的名單后,有兩個感嘆:
1、事實勝于雄辯——美國名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依然占據主導地位;
2、中國大學的崛起——北京大學由去年的第129位提升到第11位。
先將各國大學占比羅列如下:
Top 10:
美國大學6個:哈佛1,耶魯2,斯坦福5,麻省理工6,哥倫比亞7,普林斯頓8;
英國大學3個:劍橋3,牛津4,帝國理工9
德國大學1個:Geothe-University Frankfurt am Main.
Top 20:
美國8個;
英國6個;
德國2個;
法國2個;
芬蘭1個;
中國1個---北京大學(11)
Top 50的前三名國家:
美國16個,占比32%;
英國8個,占比16%;
法國5個,占比10%。
Top 150:
美國52個,占比34.7%;
歐洲49個,占比32.7%;
英國13個,占比8.6;
加拿大7個,占比4.7%
中國有4個大學進入Top150:
北京大學,11名;
復旦大學,28名;
上海交大,44名;
清華大學,84名。
香港2所:
香港中文,46名;
香港科技,109名。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即便是法國德國兩個歐洲國家的機構發布的大學排名,也相對客觀(法國前100只有9個,德國8個),美國名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以及美國在全球人才競爭力上依然是領先世界,全球最強的。這個排名報告的意義對于關注大學教育投入產出比的學生和家長,對于尋找優秀人才的世界500強公司來說更有了針對性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前者,當中國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國外大學和研究生教育越來越與就業狀況為導向時,這樣一份報告對于該如何選擇留學目的國,如何選擇大學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因為名單上的這些學校都是你未來雇主的最理想員工輸出地。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中國的“哈佛”北京大學今年也躋身前20名了。這一變化也引起了美國大學的重視。美國從來都是一個重視競爭對手的國家,中國任何方面的崛起都會被死死地盯在山姆大叔眼皮子下。但在“大叔”緊張兮兮地研究分析了中國大學變革潛力后,又稍稍松了一口氣,略有一種“一時半會還不會被追上”的輕松感。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